紅河農用無人機低空經濟發展情況調研報告
2024-10-26 10:50:41
導讀:近年來,云南省紅河州的農用無人機作業領域的應用從初的單純農田植保,逐漸擴展到作物監測、無人機播種、施肥、短距運輸等多個方面。
【農機網 地方農機】?一、紅河州農用無人機發展現狀?
近年來,云南省紅河州的農用無人機作業領域的應用從初的單純農田植保,逐漸擴展到作物監測、無人機播種、施肥、短距運輸等多個方面。為了推動農用無人機的發展,2021年至今,紅河州農機管理部門利用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資金,共補貼各類農業生產經營主體購買大疆、極飛、極目等品牌農用無人機300余臺,補貼資金271.5萬元,執證飛手206名。2024年上半年無人機作業面積111.54萬畝次,其中:飛播面積6.22萬畝次,植保面積86.45萬畝次,無人機施肥面積22.94萬畝次,按平均每畝次作業收費20元計算,實現收益2230.8萬元。隨著無人機技術的不斷成熟和成本的逐漸降低,越來越多的農業經營主體感受到無人機在農業生產中的優勢,嘗試使用無人機進行農業生產,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目前全州有提供無人機植保、施肥等作業服務的經營主體50余個。?
二、紅河州農用無人機在農業領域應用的成功案例?
案例一:高原山地農產品無人機運輸研究。山區地區運輸缺少交通基礎設施,道路狹窄崎嶇,交通堵塞常見,農產品運輸是山區實現機械化的痛點和短板,為解決這一難題,紅河州農機部門認真開展無人機運輸研究,無人機具有小型輕便、靈活、可懸停等優點,可以繞過地面道路的限制,避開地形障礙,利用空中通道進行直線距離飛行,快速運輸,從而節約時間和能源,在山區農產品運輸中表現出了巨大的潛力。以香蕉運輸為例,200米距離內,每天每架無人機可吊運香蕉約10噸,每30公斤吊運費收費7元,機手每天收入2100元,扣除成本后每架無人機每天有近千元收入,機手積極性高,對種植戶來講,對比人工幫運,每坨香蕉可減少7元磨損費,同時無人機可實現直接吊運裝車,效率是人工10倍以上,在香蕉大量上市季節解決用工荒的問題,2023年在元陽縣、金平縣、紅河縣、屏邊縣等地吊運農產品、物資近4000噸,既解決了種植戶用工荒、損失大的問題,又可實現機手一機多用不閑置,收入增加,還能促進大戶自發購買無人機,提高當地農機化水平,無人機短距運輸越來越成為解決山區運輸難題的有效途徑之一,為實現鄉村振興提供強有力的裝備和技術支持。?
案例二:開展梯田水稻種植“無人機+機械化”試驗研究。紅河州水稻種植面積常年保持在120萬畝左右,其中梯田水稻種植面積約67萬畝,產量約28萬噸,畝產約420公斤,占據紅河州水稻面積的半壁江山。由于梯田水稻種植區山高坡陡,田塊細碎、基礎設施建設滯后,農業機械化一直是老大難問題。針對梯田水稻生產難的問題,2021年以來,紅河州農機部門先后在金平縣、紅河縣、元陽縣開展試驗研究,確立了以無人機為主、其他機械為輔的研究路線。三年來,裝備從單一整田機械發展到無人機、、軌道車、等多種農機裝備服務生產,技術從單一的整田技術發展到無人機水稻直播、無人機施肥、無人機植保、無人機吊運、軌道車運輸、機械化脫粒、機械化烘干等技術的綜合運用,試驗區水稻產量從2021年450公斤增加到2023年580公斤,已高于當地平均產量,畝均生產成本從2021年1300元下降到2023年900元,畝實現增收近400元,探索總結具有地方特點的“機械化整田+無人機播種+無人機管理+機械化收獲+機械化烘干”節本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模式,申請梯田無人機水稻直播技術發明專利,填補梯田水稻種植無機可用的空白,從技術和裝備上提供了一套梯田水稻生產機械化補短板技術方案。?
案例三:紅河北部壩區水稻無人機直播種植試驗。2020年以來,州農機推廣部門在蒙自市草壩鎮、石屏縣壩心鎮、開遠市羊街鎮等地連續多年開展“無人機+機械”模式探索水稻種植試驗。采取機械化整田-水稻無人機直播-機械化封草-無人機施肥-無人機植保-機械化收獲-機械化烘干等技術路線。采用水稻種植“無人機+機械化”生產技術,可進一步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加快農業的發展,激活農村經濟發展的后勁,節約農業生產成本促進農民增收。經對比:蒙自市平均畝增產81公斤,實施面積204畝(按云恢谷子均價6.5元/公斤計算),產生經濟效益為10.74萬元;石屏縣畝平均增產21.33公斤,實施面積102畝(按云航粳均價3.5元/公斤計算),產生經濟效益為0.76萬元;開遠市畝平均增產12公斤,實施面積415畝(按云恢谷子均價6.5元/公斤計算),產生經濟效益為3.24萬元。元陽縣平均畝增產139.77公斤,實施面積120畝(按雜交稻均價2.5元/公斤計算),產生經濟效益為4.19萬元;四年來累計實施面積1041畝,推廣面積2.332萬畝,累計節約生產成本571.34萬元。采用水稻種植“無人機+機械化”生產技術,可有效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帶動周邊農業產業化、現代化發展,有利于各地農業產業結構優化,提高農民收入。技術按照綠色、無公害生產標準操作,在生產過程以物理和生物防治為主,較少使用農藥和化學物,對環境不產生污染。?
三、農用無人機在低空經濟發展中面臨的困境?
(一)技術瓶頸限制。一是無人機續航能力有限。目前,農用無人機的續航時間普遍較短,作業滯空時間一般在10~15分鐘這對于大規模農田作業來說,遠遠不能滿足需求。頻繁的充電和更換電池不僅增加了作業成本,還降低了作業效率。二是載重能力不足。無人機的載重能力有限,難以攜帶足夠的農藥、種子、肥料等物資進行大規模作業。這限制了無人機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范圍,特別是對于一些大面積、高海拔地區的農田作業來說,更是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三是精準度有待提高。雖然無人機搭載了各種先進的和定位系統,但在實際作業中,其精準度仍然有待提高。例如,在農藥噴灑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噴灑不均勻、漏噴等情況。四是抗風能力較弱。紅河州地處山區,風況較為復雜,無人機在飛行過程中容易受到風的影響,導致飛行不穩定,甚至出現墜毀等安全事故。這不僅給農民帶來了經濟損失,也給無人機產業的發展帶來了負面影響。?
(二)人才隊伍短缺。一是專業技術人才匱乏。無人機+農業需要具備無人機操作、農業知識和信息技術等多方面技能的專業人才。但目前紅河州這樣的人才相對短缺,難以滿足市場需求。一方面,高校和職業院校開設的相關專業課程較少,培養的人才數量有限;另一方面,企業和社會培訓機構的培訓能力不足,難以提供高質量的培訓服務。二是?培訓體系不健全。紅河州的無人機培訓缺乏統一的培訓標準和規范。目前主要依托無人機生產企業及經銷商開展飛手,培訓內容和方式單一,難以滿足學員的實際需求。此外,培訓費用較高,也給學員帶來了一定的經濟負擔。?
(三)使用成本較高。一是?設備購置成本高。雖然自2019年以來,農用無人機被列入補貼機具以來,可以享受一定程度的政府補貼,但高性能的無人機設備價格昂貴,對于普通農戶來說難以承受。特別是一些高端的無人機產品,價格更是高達數萬元甚至十余萬元。這使得很多農民對無人機望而卻步,限制了無人機在農業領域的普及和應用。二是維護成本高。無人機的維護需要專業技術和設備,維護成本較高。特別是在一些偏遠地區,由于缺乏專業的維修人員和設備,無人機的維修難度較大,成本也更高。此外,無人機的電池壽命較短,需要經常更換,這也增加了使用成本。三是運營成本高。無人機的運營成本包括人員工資、保險費用、場地租賃費用等。對于一些小規模的農業生產主體來說,這些運營成本較高,難以承受。此外,無人機的作業效率受到天氣、地形等因素的影響,也增加了運營成本的不確定性。?
(四)農戶認知度低。部分農戶,特別是南部山區很多農戶對無人機在農業中的應用了解不夠,缺乏使用無人機的積極性。他們認為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已經足夠滿足需求,不愿意嘗試新的技術和設備。此外,一些農戶對無人機的操作和維護不熟悉,也擔心使用無人機會帶來風險和麻煩。?
(五)耕地細碎影響無人機作業。我州大部分耕地在丘陵山區,?耕地細碎化對無人機作業的影響較大,增加作業成本、限制了作業服務范圍,進而阻礙“無人機+農業”低空經濟的發展。由于土地分散,無人機需要在多個地塊之間往返作業,使無人機難以統一投入使用,導致無人機作業服務的效率降低,影響了無人機新技術的推廣普及。?
五、對策建議?
(一)培養專業人才。一是加強無人機人才隊伍建設。州內高校和職業院校應開設相關專業課程,培養農用無人機專業人才。例如,開設無人機應用技術、農業信息技術、農業工程等專業課程,培養具備無人機操作、農業知識和信息技術等多方面技能的復合型人才;同時,加強與企業的合作,開展產學研一體化教學,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二是?建立培訓體系。進一步加強和無人機生產企業應共同建立完善的無人機培訓體系,并積極爭取各級財政資金用于補貼無人機從業人員培訓,提高從業人員的技能水平。例如,制定統一的培訓標準和規范,建立培訓基地和師資隊伍,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培訓活動;同時,加強對培訓質量的監管,確保培訓效果。?
(二)加大社會化服務組織建設。依托農業農村部和省農業農村廳關于加快培育建設區域農機服務中心建設的有關政策,充分利用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加強無人機專業合作社示范社建設,鼓勵支持無人機服務組織申報創建以無人機作業服務為主的區域農技服務中心和農機專業合作社示范社。鼓勵無人機社會化服務主體通過跨區域作業、訂單作業、農業生產托管等多種形式,開展便捷的農機作業服務,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鼓勵無人機服務主體與家庭農場、種植大戶、普通農戶及農業企業組建農業生產聯合體,實現機具共享、互利共贏。?
(三)加強宣傳推廣。一是提高農戶對無人機作業的認知度。通過利用電視、報紙、網絡等媒體開展無人機作業的宣傳展示,提高農戶對無人機的安全性和在農業中的作用的認識。二是?推廣成功案例。積極開展無人機作業現場會,邀請成功應用無人機的農戶和經營主體分享在農業中的成功應用案例,激發農戶的使用積極性。同時,通過樹立典型、表彰先進等方式,鼓勵更多的農戶和企業使用無人機。?
(四)開展耕地宜機化改造。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對土地進行平整和集中連片分配,解決土地細碎化問題。這包括將傳統農田改造為現代農田,保持土地承包面積不變的情況下集中連片分配土地,便于機械化生產和適度規模經營。同時,積極實施農業托管項目,通過土地流轉和集中經營,形成大規模的農田經營主體,便于無人機作業。?
紅河州農用無人機在低空經濟發展中前景廣闊,但也面臨著技術瓶頸、法規政策不完善、人才短缺、成本較高和農戶認知度低等困境。通過加強農機與農藝試驗、培養專業人才、降低成本和加強宣傳推廣等措施,可以有效解決這些困境,推動紅河州農用無人機在低空經濟健康發展。同時,成功案例也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啟示,我們將進一步總結和推廣這些成功案例,讓更多的農戶和企業受益于無人機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